全家便利店向未成年人售酒被罚

全家便利店向未成年人售酒被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1月22日,全家FamilyMart关联公司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因向未成年人售酒,被上海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00元。处罚事由显示,2023年4月,三名未满18周岁的高一学生在全家门店通过自助收银机购买了三瓶3度白桃白兰地味鸡尾酒(预调酒)。购买时,门店工作人员上前查看,但未阻止该行为。当事人在门店酒类专业柜台张贴有“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志,但在上述酒存放的冷柜附近等显著位置未张贴相关标志。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将严查向未成年人售酒等行为

中国将严查向未成年人售酒等行为中国严禁学校周边设置售酒网点,将强化专项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规定。据中新财经报道,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春季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市场监管、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要督促指导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食品原料管理关,完善食品追溯体系,查验留存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及消毒证明等。《通知》要求,加强对学校食堂或委托经营者的日常管理,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督促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严格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强化专项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学校周边不得设置售酒网点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规定,严肃查处面向未成年人营销色情低俗食品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管理模式,接受社会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严防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布:2022年2月18日2:07PM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元旦起施行,中国官方要求大型网络平台要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尽特殊义务,包括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区等。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星期五(10月2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国家网信办、最高检、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据介绍,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国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今年9月20日,《条例》经中国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理李强10月16日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条例》共七章,主要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监督管理体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部门依法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治理。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从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三年来,检察机关立案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和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524件。《条例》在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普遍性保护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特殊义务要求,以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2023年10月27日4:15PM

封面图片

中国即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中国即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中国官方从即日起,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凡违反规定的文身服务提供者或个人将分别依照规定予以处理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据中新网引述民政部网站消息报道,为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经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信办、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达成一致,2022年6月6日,中国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工作举措。《办法》指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文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拒绝文身。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专业文身机构以及提供文身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美容美发机构、社会组织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办法》明确,要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卫生健康部门不得审批同意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服务项目;对之前已经文身且有意愿“去除文身”的未成年人,要提供规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要在从事文身服务活动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上相关经营范围后明确标注“除面向未成年人”。商务部门应当配合相关部门,指导行业协会督促美容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民政部门应当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不得审批同意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服务。...发布:2022年6月6日6:05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2023 年司法救助未成年人近 2 万人

最高检: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2023年司法救助未成年人近2万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1日)通报了2023年检察机关加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携手各方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相关情况。据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检察机关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20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4.3万人,年均上升5.4%。对遭受犯罪侵害或因案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实行“应救助尽救助”,既帮助未成年人尽快摆脱生活困境,也着眼改善身心状况、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3年,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未成年人近2万人,发放救助金1.9亿元。

封面图片

报告:教师是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网红等职业受未成年人追捧程度下降

报告:教师是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网红等职业受未成年人追捧程度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教师是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有31%的未成年人选择其为理想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蓝皮书指出,游戏玩家、网红、AI高手等互联网职业早已进入未成年人的选择视野,但这三种新兴职业受追捧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见,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来源:

封面图片

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额渐趋走低 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挑战

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额渐趋走低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挑战今日举行的2023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保护进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19岁及以下网民规模超过2亿。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情况来看,近一年,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消费额渐趋走低。《报告》指出,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挑战,包括人脸识别普及仍存多重困难、未成年人退款流程中身份核验难、多方共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